[TOC]

A.小红的签到题

解析

题目描述了一个情景,其中 ( a ) 是题目的总数,( b ) 是参赛人数,而 ( c ) 是所有人通过题目的总数。要找出最多有多少人“ak”,即通过了所有题目。

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每个人至少通过了一道题,那么最多可以通过 ( a * b ) 道题。但题目只告诉我们总共通过了 ( c ) 道题。所以,要找出最多有多少人通过了所有题目,我们可以将 ( c ) 除以 ( a ),因为每个人要“ak”就需要通过 ( a ) 道题。

为什么不需要计算余数呢?因为题目问的是最多有多少人“ak”,这意味着我们是在寻找一个整数解,即最多有多少完整地通过了所有题目的人。如果 ( c ) 不能被 ( a ) 整除,那么就意味着不可能有更多的人完全通过所有题目,因为余数代表的是不足以构成一个完整“ak”的人数。

例如,如果 ( c = 123 ) 且 ( a = 6 ),那么 ( 123 / 6 = 20 ) 余 3。这表示最多有 20 个人可以完全通过所有题目,因为剩下的 3 道题不足以让更多的人完成“ak”。

因此,直接用 ( c ) 除以 ( a ) 得到的整数部分就是答案。

Code

1
2
3
4
5
6
7
8
#include<iostream>
using namespace std;
int main(){
int a,b,c;
cin>>a>>b>>c;
cout<<c/a<<endl;
return 0;
}
1
2
a,b,c=map(int,input().split())
print(int(c/a))

B.判断闰年

解析

公历闰年的简单计算方法(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年份即为闰年):

1.能被4整除而不能被100整除

2.能被400整除

Code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#include<iostream>
using namespace std;
int main(){
int n;
cin>>n;
if((n%4==0 && n%100!=0) || (n%400==0)){
cout<<"yes"<<endl;
}
else{
cout<<"no"<<endl;
}
return 0;
}
1
2
3
4
5
n=int(input())
if(((n%4==0) and (n%100!=0)) or (n%400==0)):
print("yes")
else:
print("no")

C.[NOIP2010]数字统计

解析

见代码

Code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#include <bits/stdc++.h>
using namespace std;

int main() {
int L, R;
cin >> L >> R;
int countTwos = 0; // 重命名变量以避免冲突

for (int i = L; i <= R; ++i) {
string num_str = to_string(i);
countTwos += count(num_str.begin(), num_str.end(), '2');
}

cout << countTwos << endl;
return 0;
}

1
2
3
4
5
L,R=map(int,input().split())
count=0
for i in range(L,R+1):
count+=str(i).count("2")
print(count)

D.[ NOIP2017]图书管理员

解析

见代码

Code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#include <iostream>
#include <vector>
#include <algorithm>
#include <string>
using namespace std;

int find(const vector<int>& library, const pair<int, string>& tupleX) {
for (int i : library) {
string num_str = to_string(i);
if (num_str.length() >= tupleX.second.length()) {
string suffix = num_str.substr(num_str.length() - tupleX.first);
if (suffix == tupleX.second) {
return i;
}
}
}
return -1;
}

int main() {
int n, q;
cin >> n >> q;

vector<int> library(n);
for (int i = 0; i < n; ++i) {
cin >> library[i];
}

vector<pair<int, string>> needed(q);
for (int i = 0; i < q; ++i) {
int x;
string s;
cin >> x >> s;
needed[i] = make_pair(x, s);
}

sort(library.begin(), library.end());

for (const auto& i : needed) {
cout << find(library, i) << endl;
}

return 0;
}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n,q=map(int,input().split())
library=[int(input()) for _ in range(n)]
#和下面代码是一个意思:
# for _ in range(n):
# library.append(int(input()))
needed=[tuple(map(int,input().split())) for _ in range(q)]
#和下面代码是一个意思:
# for _ in range(q):
# needed.append(tuple(map(int,input().split())))
#test:
# print(library)
# print(needed)
library.sort()
def find(tupleX):
for i in library:
a=-tupleX[0]
if str(i)[a:]==str(tupleX[1]):
return i
return -1
for i in needed:
print(find(i))

E.最大公约数(lcm)

解析

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因数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#include <iostream>
using namespace std;
int gcd(int a, int b)
{
if (a % b==0) return b;
else return gcd(b, a % b);
}
int x, y;
int main(){

cin >> x >> y;
cout << gcd(x, y);

return 0;
}
1
2
3
4
5
6
7
8
def gcd(m,n):
while m%n != 0:
oldm = m
oldn = n

m = oldn
n = oldm%oldn
return n

最小公倍数(LCM)等于两个数的乘积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(GCD)

Code

1
2
3
4
5
6
7
8
9
10
#include <bits/stdc++.h>
using namespace std;

int main()
{
unsigned long long a,b;
cin>>a>>b;
cout<<lcm(a,b);
return 0;
}
1
2
3
import math
a,b=map(int,input().split())
print(math.lcm(a,b))

F. 简单的整除

解析

见代码

Code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#include <iostream>
#include <vector>
using namespace std;
int main() {
int x;
cin >> x;
vector<int> li = {2, 3, 5, 7};

for (int i : li) {
if (x % i == 0) {
cout << "YES" << endl;
break;
}
}
if (x % 2 != 0 && x % 3 != 0 && x % 5 != 0 && x % 7 != 0) {
cout << "NO" << endl;
}

return 0;
}

1
2
3
4
5
6
7
8
x=int(input())
li=[2,3,5,7]
for i in li:
if x%i==0:
print("YES")
break
else:
print("NO")

I.悬崖

题目

小沙被困在两个巨大的墙壁之中快要被压死了,但是两个墙壁中间就是万丈悬崖,小沙想要多活一会,他脚底下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弹跳鞋,每一次跳跃可以使他向着对面的墙壁飞行x米,但是他必须要踩上墙壁才能进行下一次跳跃,现已知两个墙壁中间间隔n米,并且每次跳跃两个墙壁之间的距离会减少1米,也就是说小沙在n秒后就会被压死,如果不考虑跳跃期间墙壁的移动,请问小沙最多能跳(飞)多少米。

两面墙壁都没有什么物品可以让小沙能够抓住从而挂在墙壁上,所以小沙要保证一直的跳跃才能不摔下悬崖

说明:小沙第一次跳跃两米,到对面墙壁,然后两个墙壁的距离变成1米,小沙继续跳到对面墙壁(此时虽然两个墙壁之间只有1米,但是小沙还是可以跳跃两米)例如:

img

可以看到虽然墙壁之间的距离只有一米,但是小沙还是可以跳两米远

Code

牛客513205243号 提交的代码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#include<iostream>
using namespace std;
int main(){
long long x, n;
cin >> x >> n;
if(x>=n)
cout << n * x;
else
cout << x ;
return 0;
}

砍个价沈 提交的代码

1
2
3
4
5
x,n=map(int,input().split())
if x>=n:
print(int(x*n))
else:
print(int(x))

J. 猜拳游戏

题目

你正在与长途玩石头剪刀布的猜拳游戏。

请回忆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规则:两个人同时伸出手,分别出示石头(用 shitou 表示)、剪刀(用 jiandao 表示)或布(用 bu 表示)的手势。石头胜剪刀,剪刀胜布,布胜石头。如果两个人出示的手势相同,则是平局,需要重新进行游戏。

在开始游戏之前,长途会告诉你他要出石头、剪刀还是布。

然而实际上,长途是在欺骗你。他认为你会相信他的话,并且认为你一定会根据他说的话选择能战胜他的手势(例如,他说他会出石头,他便认为你会出布)。

所以最终,长途不会按照他告诉你的手势出拳,而是选择自己所认为一定能战胜你的手势。

现在你已经看透了他的小心思。请问,在知道他告诉你他要出什么手势的情况下,你应该出什么手势才能取胜?

Code

牛客513205243号 提交的代码

1
2
3
4
5
6
7
#include<stdio.h>
int main(){
char n[100];
scanf("%s",&n);
printf("%s",n);
return 0;
}

砍个价沈 提交的代码

1
2
3
4
5
6
7
i=str(input())
if i=="shitou":
print("shitou")
elif i=="jiandao":
print("jiandao")
else:
print("bu")
1
print(input())

G.小苯的石子游戏

解析

博弈的定义:

博弈的基本要素包括参与人(players)、行动(actions)、信息(information)、策略(strategies)、收益(payoffs)和均衡(equilibria)。

标准表达式(normal form):

设在有 ( $n$ ) 个参与者的博弈中,令 ( $S_i$ ) 表示参与者 ( $i$ ) 可选择的战略集合(战略空间),其中任意一个特定的战略用 ( $s_i^*$ ) 表示($s_i^* \in S_i $)。当每个参与者都选定一个策略后,形成了博弈的一个战略组合 ( (s_1, s_2, \ldots, s_n) )。令 ( $u_i$ ) 表示第 ( $i$ ) 个参与者选择对应策略后的收益函数。由此可定义博弈的标准表达式:( $G = {S_1, \ldots, S_n, u_1, \ldots, u_n}$ )。

收益矩阵:

两人博弈的标准表达式通常可以使用收益矩阵来表示。例如,经典的囚徒困境问题。两个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并被分别隔离审问,他们不同的行动将带来不同的后果。如果两人都不坦白(沉默),将被判入狱1个月;如果双方都坦白(招认),两人都将判处6个月;如果一人招认而另一人拒不坦白,则招认一方将马上释放,而不坦白的另一人将判处9个月。两人博弈的收益矩阵可表示为如下形式,其中每一单元格有两个数字,分别表示囚徒1和囚徒2的收益:
囚徒困境

策略:

参与人关于其行动的完备集合,即考虑每一种可预见情况下选择的行动,即使那种情况出现不一定会出现。例如,如果参与人在1989年自杀,他的策略里也应当包括如果他在1990年还活着应该采取的对应行动。
策略和行动是有区别的,而在一些简单的博弈中,两者的表现可能是一致的,如上述的囚徒困境中博弈双方的策略和行动可选集都是 (${沉默, 招认}$)。

均衡:

由博弈中的 ( n ) 个参与人选取的最佳策略所组成的一个策略组合 ( $s^* = (s_1^*, \ldots, s_n^*)$ )。

巴什博弈(Bash Game):

有$n$ 个物品,两个人轮流从这堆物品中取物,规定每次至少取一个,最多取 $m$ 个($m < n$ )。最后取光者得胜。
分析:
显然,如果 ( $n = m + 1$ ),那么由于一次最多只能取 ( $m$ ) 个物品,所以无论先取者拿走多少个,后取者都能够一次拿走剩余的物品,故后者必然取胜。根据这样的规律,我们发现了如何取胜的法则。
如果 ( $n = (m + 1)r + s$ ) r 为任意自然数,( $0 \leq s \leq m$ ),那么先取者首先拿走 ( $s$ ) 个物品,接下来若后取者拿走 ( $k$ )(( $1 \leq k \leq m$ ))个,那么先取者再拿走 ( $m + 1 - k$ ) 个,结果剩下 ( $(m + 1) \times (r - 1)$ ) 个,以后都保持这样的取法,那么后取者最终会面临 ( $m + 1$ ) 的局面,而先取者则必然获胜。总之,要保持给对手留下 ( $m + 1$ ) 的倍数,最后就一定能获胜。

Code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#include<bits/stdc++.h>
using namespace std;
void solve() {
int n;
cin >> n;
vector<int> a(n + 1);
for(int i = 1; i <= n; i++) {
cin >> a[i];
}
// sort(a.begin() + 1, a.end()); // 题目已经保证a有序,可以不写这句
int s1 = 0, s2 = 0;
int f = 0;
for(int i = n; i; i--) {
if(!f) s1 += a[i];
else s2 += a[i];
f ^= 1;
}
if(s1 > s2) {
cout << "Alice" << endl;
}
else {
cout << "Bob" << endl;
}
}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t=int(input())
for _ in range(t):
n=int(input())
a=list(map(int,input().split()))
#player=["Alice","Bob"]
player=[0,0]
count=0
while a!=[]:
player[count%2]+=a.pop(-1)
count+=1
if player[0]>player[1]:
print("Alice")
else:
print("Bob")

Sieve of Eratosthenes(埃拉托斯特尼筛法)是一种古老且有效的算法,用于找出一定范围内所有的质数。这个名字来源于古希腊的数学家埃拉托斯特尼,他在公元前3世纪提出了这个算法。
埃拉托斯特尼筛法的基本思想是从最小的质数开始,逐步筛选掉其倍数,剩下的就是质数。以下是该算法的步骤:

  1. 创建一个列表,包含从2开始到你想找到的最大数 $ n $ 的所有整数。
  2. 选择列表中的第一个数(它是2,是唯一的偶数质数),然后将其所有的倍数(除了它自己)标记为非质数。
  3. 找到列表中的下一个未被标记的数,它是下一个质数,然后重复步骤2,将其所有的倍数标记为非质数。
  4. 继续这个过程,直到你到达列表的末尾。
  5. 在这个过程中未被标记的数就是质数。
    以下是埃拉托斯特尼筛法的伪代码示例: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    9
    10
    11
    function SieveOfEratosthenes(n)
    create a list "prime[0..n]" and initialize all entries as true.
    A value in prime[i] will finally be false if i is Not a prime, else true bool prime[n+1];
    memset(prime, true, sizeof(prime));
    for p = 2 to sqrt(n)
    if prime[p] is true
    for i = p*p to n step p
    prime[i] = false
    for p = 2 to n
    if prime[p] is true
    print p
    埃拉托斯特尼筛法的时间复杂度是 $ O(n \log \log n) $,这使得它非常适用于寻找小于一百万或更大的范围内的所有质数。尽管这个算法在处理非常大的数字时效率不是最高的,但它因其简单性和易于实现而广受欢迎。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def sieve_of_eratosthenes(n):
# 初始化一个布尔数组,所有的值都设为True
prime = [True for _ in range(n+1)]
p = 2
while (p * p <= n):
# 如果prime[p]没有被改变,那么它是一个质数
if prime[p] == True:
# 更新所有p的倍数为非质数
for i in range(p * p, n+1, p):
prime[i] = False
p += 1

# 收集所有质数
primes = []
for p in range(2, n):
if prime[p]:
primes.append(p)
return primes

# 示例:找出小于30的所有质数
print(sieve_of_eratosthenes(30))
0%